河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555381.html年3月,孩子尚未满月,29岁初为人父的他毅然放弃刚调回城、过着家庭团圆的难得机会,主动请缨奔赴瑶乡驻村。年3月,二孩刚满两月,驻村期满,别人都抢着回城,他却不想走了,主动申请留下……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在家庭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总是往村里“跑”,他心里总是惦念着瑶乡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只能舍了“小家”为了“大家”。4年多来,他默默付出、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瑶山再高、用脚丈量,瑶民再苦、以心相待”的初心,他就是宜州区纪委监委驻北牙瑶族乡二横村第一书记韦凯铭。
北牙瑶族乡二横村是自治区级深度贫困村,全村辖22个村民小组户人,山多地少、干旱缺水、石漠化严重。年精准识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贫困发生率为30.4%。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二横村户名贫困人口脱贫,年贫困发生率降至0.6%,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8万元,二横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喜人成绩的背后,是韦凯铭俯下身子抓扶贫、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务实肯干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担当作为。
躬下身子听民声建强支部固堡垒
“一个连壮话、瑶话都听不懂的人,他怎么深入群众开展工作?”“小伙子戴个眼镜、斯斯文文的,看样子就是来‘镀金’的……”韦凯铭初到二横村时,群众对他能否开展好工作持怀疑的态度,横二屯群众汤超球就是其中深信不疑的一员。
韦凯铭深知苦口婆心的说教无法改变群众对他的看法,唯有实际行动才能改变群众对他的偏见。为此,韦凯铭决定先走访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他白天和村“两委”干部讨论扶贫工作、学习扶贫*策吃透精神,晚上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在村“两委”干部的指引和“翻译”下,在驻村第一个月内他就遍访了全村户贫困户,每到一户,他都详细了解家庭情况,并一一记在本子上。很快,他和群众拉近了距离、打成了一片,为下一步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韦凯铭利用晚上时间深入群众开展*策宣讲会
“村干部动员我们种植、养殖,我们可不要盲目跟进,那些活路好多是有头无尾、半拉子来的。”走访中,韦凯铭发现很多群众对村委工作不信任,无形中增加了村委与群众的隔阂。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韦凯铭深知,二横村要彻底甩掉贫穷这顶“帽子”,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领路人。为此,他建立完善村干部联系*员、包屯包片工作机制,带头深入群众宣传、解读各项扶贫*策。逐步规范支部生活,每周召开一次支委会、入屯召开一次*策宣讲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带领*员树立良好榜样。
“凯铭书记是干实事的,为我们村建立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员活动中心,还添置了很多种桑养蚕等实用书籍,当初我真是看走眼了。”已是入*积极分子的汤超球自责地说。
在完善*支部硬件的同时,韦凯铭和支委会积极为*支部培养入*积极分子、输送新鲜血液,发展新生代*员6人。他以*建为引领,成立专业合作社,发挥“*员能人+基地+贫困户”联动作用,带领贫困群众勤劳致富。加铁屯李海燕办起养猪场,加邓屯兰海波办起养鸡场,加邓屯兰宏华办起了养羊场……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该村*支部在宣传动员、改善民生、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事业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二横村*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宜州区四星级基层*组织”荣誉称号。
勤*为民办实事,一片新颜获首肯
“要做就做好,让群众满意”。这是韦凯铭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做事原则。在他的努力下,二横村住房、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改善,实现旧貌换新颜。
——户户安居暖民心。“是凯铭书记出钱找人,帮我把房子建好的,要不然我还寄住在别人的柴房里。”大穴屯老人何明辉竖起大拇指说道。原来,何明辉没有资金启动实施危房改造,了解到该情况后,韦凯铭拿出自己1个月的工资做担保找来施工队,以“第三方代建”模式为何明辉老人解决了住房问题。
“我在城里有套房住,又在小区当了保安,一个月能领取近2千元工资。”搬迁群众石景凤乐呵呵地道出了幸福。搬迁前,石景凤住在实施整屯搬迁的邦洞屯,为了守住自家田地不愿搬迁,韦凯铭多次动员把誓要留守邦洞的石景凤“请到”了宜州城区安家立业。驻村4年多来,韦凯铭组织实施危房改造56户,易地搬迁21户,群众的住房保障问题全部解决到位。
——屯屯通路连民心。“岔洞的硬化路做好了,我们的山羊再也不用担心销不出去了。”岔洞群众兰炳元高兴地说道。原来岔洞屯是二横村自然条件最恶劣、地势最险要的屯,出行艰难。有一次商贩进到岔洞屯收购山羊,车辆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害怕得脚发抖,当他艰难地开到了岔洞,即使群众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山羊,该商贩也无动于衷掉头就走。
即使条件再恶劣,韦凯铭也没有放弃过,他于年组织实施岔洞屯道路硬化工程,啃下了二横村道路硬化最后的“硬骨头”。驻村以来,韦凯铭通过积极争取和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共筹集资金万元,对二横村11条共16.9公里的屯级路进行了硬化,彻底解决了瑶山群众行路难问题。
通往岔洞屯的幸福路
——家家通水润民心。二横村地处石漠化地区,无地表流水,“望天喝水”有时都成了二横群众的奢侈事,能够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是很多群众一辈子的梦想。为了勘察到稳定的地下水源,韦凯铭带领工作人员穿梭在丛林沟壑之中打井,寻找每一处可能存在的水源地,长时间的行走攀爬诱发脚底长了厚厚的“鸡眼”,他用棉布垫高脚板,继续忍痛奔波,经历4次失败后,在第五个打井处勘探到了稳定的丰水点。接着他组织实施二横村集中供水工程,针对牛峒、高隘、中隘三个地势高的自然屯,他用二次加压解决了供水问题。
高隘屯群众喝上干净水,韦凯铭(左)和村委会主任梁汉*(右)现场试水
“以前家里喝的都是水柜集雨的水,水质差不说,天旱时水柜老没水,现在好了,我在家里就能用上自来水。”牛峒屯73岁老人郭秀群说道。在韦凯铭努力和协调下,二横村建成了7个集中饮水工程和1个家庭水柜,解决了17个自然屯的“望天喝水”难题。
韦凯铭心系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首位,帮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困,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群众们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可这位“镀金”的驻村第一书记。正如村民罗胜吉所说:“凯铭书记工作就是很认真、很务实,他努力把我们关心的每一件事都做好。我们村里的危房都改造了,道路都硬化了,饮用水解决了。”
发展产业拔穷根扶贫扶志固成果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无产业基础的二横村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村委遇到的一个大难题。穷则思变,韦凯铭充分考察后,积极争取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在二横村发展了光伏产业,村集体收入有了保障。
“思想上除愚,精神上立志,行动上除贫,方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韦凯铭深知消除贫困不是一味的靠*策倾斜资助,不能“等靠要”各种物资、各项补贴,更重要的是扶志,有效激发群众奋发图强、战胜贫困的内生动力,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由“输血”转成“造血”。
韦凯铭注重扶持培养一批脱贫致富能手,并让他们示范带动、引领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结合二横村自然条件,引导群众种植耐旱的花椒多亩,为种植户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即使在疫情期间,万余斤的花椒不到10天就一售而空。
“凯铭书记带我到石别镇桑蚕专业合作社基地参观,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坚定了我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贫困户何明新说,“回来后,我利用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对养蚕技术进行改良,大大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和蚕茧的质量。”何明新在他的引导和支持下,通过养蚕年收入达到了6万多元,摆脱了贫困的困扰。
韦凯铭(左)和贫困户何明新(右)交流养蚕技术
“年轻人敢闯敢拼,思想也比较活络,要通过他们来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创业致富。”韦凯铭找到村里的青年人兰海波,经过多番动员和*策宣传,年7月兰海波在自家山上建了一个有规模的养鸡场,养殖多羽瑶家土鸡苗,韦凯铭还积极联系提供养殖技术、销售途径,土鸡供不应求,兰海波获得养鸡收入7万余元,又投资扩大养殖规模。
为了鼓励更多的贫困户像何明新、兰海波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现状,追求更高的生活。韦凯铭和村*支部根据村里群众的生产情况,决定成立桑蚕种养合作社、花椒合作社,开设“农民讲堂”,邀请技术人员传授种桑养蚕、花椒种植、土鸡养殖等实用技术,在他的带、帮、扶的支持引导下,二横群众种桑养蚕亩、种植花椒亩、兴建养殖基地2处……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年二横村脱贫摘帽后,韦凯铭接着又在谋划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等工作。他多方协调、努力争取,为二横、新村、下板罕等三个自然屯实施亮化工程,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从驻村那一刻起,他就像个陀螺似的,在村上转个不停,一会儿也闲不下来。”爱人*柳望着韦凯铭获得的“河池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河池市劳动模范”“记个人三等功”等荣誉奖章笑着说道。(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韦朝阳余淑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