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瞄准“一带一路”优势产能走上“新丝路”
3月22日,为期4天的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简称“西部制博会”)在西安闭幕,河北省第六次组团参会。在河北省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闫瑞祥眼中,此次会议新意迭出:河北省亮出“合理建设新丝绸之路
创新发展装备制造业”主题,并且首次进行专场推介。河北省企业瞄准“一带一路”,争相开拓发展新空间。
把握市场新机遇
让优质产品“走出去”
3月19日,西安曲江会展中心B4展馆,河北展区人头攒动。9时,一位中年人来到展区,对河北新宇宙电动车公司展出的“移动警务室”表现出浓厚兴趣,认真研究展车每个细节。
见此情景,该企业区域经理韩制金赶紧迎上去,没想到那人却转头离开了。一个小时后,这位中年人又折返回来,几位技术人员紧随其后。
原来,这位中年人是陕西一家通讯公司负责人,随着业务发展,亟需购买一批新能源汽车。他和技术人员对该车均表示满意,当场敲定了初步合作意向。
“西部市场大门一旦敞开,就有无数机遇奔涌而来。”闫瑞祥认为,“一带一路”初期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是资源能源开发利用,随后是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河北的优势恰恰在钢铁、交通运输装备、能源装备等领域。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闫瑞祥说,产品不能“走出去”,优势就难以转化为胜势。
而此次展会,为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闭幕当日,河北省企业已达成合作意向近8000万元。
展会现场,秦皇岛思泰意达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远程射雾器等产品。该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张亮说,这些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用于粉尘治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对环保设备需求量巨大,他们采用独家代理等方式,已将销售触角延伸到越南、印尼等地。
开辟投资新热土
让优势产能
“走出去”
不光是市场需求,“一带一路”也为河北省企业开辟了投资新热土。
3月19日11时,河北省专场推介会在西安曲江会展中心A馆二层会议厅举行。陕西韩城负责园区招商的雷先生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他告诉,韩城是座能源工业城市,钢铁产业占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与河北相同,韩城也面临着钢铁产业转型的压力,所不同的是,河北产业链更长、技术实力更强。
就在3月10日,雷先生一行专程到河北调研,他们有意引进河北先进的钢铁产能,推进钢铁产业向精品钢材延伸,培育“钢后”产业。“但有一点要说清,我们的环保要求同样严苛,引进的必须是先进产能。”
韩城的转型升级诉求,对河北而言则意味着难得的投资机遇。去年,河北省粗钢产量约1.85亿吨,同比下降0.6%。看似细微的变化却备受业界关注,因为这是14年来首次下降。专家认为,这说明河北做了大量艰巨的工作,因为河北钢铁落后产能基本淘汰了,剩下的不少是富余优质产能。“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将先进的产能转移到我国中西部,还要扬帆海外。”
这种认识,与河北省的思路高度契合。去年11月份出台的《关于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过剩产能境外转移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向境外转移钢铁产能2000万吨。省工信厅副厅长段润保说,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等产品性价比突出,对外投资在技术上有优势、在资金上有实力。
相对于把成品钢材运输或出口到需求端这一传统路径,钢铁企业“走出去”投资以转移优质产能更被业内人士看好。闫瑞祥说,在符合环保*策的前提下,对外投资能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开辟当地市场,有利于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潜能。与此同时,也能带动对方工业化步伐,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双赢”。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