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群:卢武铉效应
卢武铉之死引起的各种社会反响仍在继续。 情感激越者众。一周来,韩国民众的吊唁热情依然不减。据悉,韩国全国各地设立了数百个灵堂,前来悼念的人群络绎不绝,与此同时,虽然卢武铉遗体告别仪式已经举行,但仍有大量民众涌向金海市峰下村卢武铉骨灰临时安置地吊唁。而据韩国媒体的最新报道,卢武铉去世后,与之相关的社会科学类书籍也在上热销。韩国知名购书站“Auction书和音乐”6月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卢武铉去世后的一周左右时间里,社会科学类书籍的销量占到图书销售总量的7.5%,比前一周提高了5个百分点,而上周在该站销量排名前20位的书籍中,关于卢武铉的书籍就占了5本……意欲模仿者有之。据说在卢武铉跳崖身亡后,已经有不少欲模仿其行为的极端例子,这也使得不少精神病专家警告,韩国可能出现新一轮“维特效应”———据说德国作家歌德所著《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年出版后,很多人效仿主人公维特自杀,因此“维特效应”也成了模仿名人自杀的代名词……卢武铉之死是个悲剧,也的确震撼了韩国社会。但群情激越之余,痛定思痛,恐怕还是得有点冷思考。且不论韩国的黑金*治传统、*坛角斗博弈这些大问题,卢武铉之死在韩国造成的社会效应倒颇值得玩味。作为一位前国家领导人,卢武铉的*绩可圈可点,况且,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其最终的纵身一跃,也算是血性之举,因此,拥之者众可以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某种程度上,正是通过这一跃,才使卢武铉在众多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得以飞跃和升华———从涉嫌贪腐案的前领导人,走上民族英雄的神坛。一定程度上,这也似乎暗示着,民众是认可了卢武铉“以死洗罪”的做法,当然这种心态恐怕在东方民族性里面也找得到点渊源,比如日本人的“耻文化”,比如国人所谓“死者为大、万事不究”的观念等等。但对一个法制社会而言,以自杀这样的极端方式来争取到公众的原谅甚至令司法程序搁置,恐怕未必是一件好事。(杨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