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保护铜鼓公益广告《鼓乡》
保护铜鼓文化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大家好!年12月,原文化部批复在我市设立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对集中分布、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铜鼓习俗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文化生态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实验区以红水河流域为中心,涵盖河池市全境11个县(区)核心区为东兰县、南丹县和天峨县,次核心区为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延伸区为金城江区、宜州区、罗城么佬族自治县、凤山县。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对于提高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保护理念和方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也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创举。
经多年建设,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已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实验区内有壮族铜鼓习俗、南丹勤泽格拉、壮族蚂虫另节、密洛陀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是规划实施前的1.44倍;自治区级非遗项目83项,是规划实施前的1.97倍;市级非遗项目项,是规划实施前的1.78倍;县级非遗项目项,是规划实施前的2.17倍。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人,是规划实施前的4倍;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82人,是规划实施前的1.86倍;市级非遗传承人人,是规划实施前的1.86倍。年、年每年各有一个案例,分别入选文旅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场馆个;建成非遗扶贫工坊20个;建成未成年人非遗传承基地31个,编写非遗教材12种、精品课程36种,建成未成年人非遗传承基地31个,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所、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传承学校1所、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6所、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所、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5所。通过举办壮族蚂虫另节、白裤瑶年街节、祝著节等民族节庆,开展与铜鼓文化相关的传承保护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主体进行活态传承,让铜鼓文化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离不开广大市民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您的每一份热情,都会激起更多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您的每一份努力,都会让实验区离建设目标更近一步!为此,倡议市民朋友们积极支持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贡献力量!谢谢!
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