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308激光 http://m.39.net/pf/a_5801371.html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近照。海外网付勇超摄
在卢森堡驻华大使官邸,一条挂满卢森堡巨幅风景照的游廊让人仿佛置身万里之外的“千堡之国”。近日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采访时,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当起了向导:“这座看上去是古堡的建筑实际上是银行,卢森堡有很多银行,新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银行分支机构就落地卢森堡”“中国驻卢森堡大使馆在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堡里”……在俞博生的娓娓讲述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勾勒出卢中关系发展的长卷。
“学习了解中国是大使的重要工作”
俞博生对中国的最初印象,来自儿时曾光顾的一家中餐馆。俞博生说,卢森堡市内有很多中餐馆,其中有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张的中餐馆颇有名气,在那儿吃过的一顿午餐让他至今难忘。中国味道,成为俞博生与中国缘分的开端。
俞博生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从他的中文名中可见一斑。俞博生说,“俞”谐音“愉”,有欢乐之意;“博”是指他拥有经济地理学博士学位;“生”可解为“学生”,“因为学习了解中国是大使的重要工作”。
近4年来,俞博生不断了解中国:到陕西淘古玩,感受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到四川吃火锅,享受有滋有味的市井生活……俞博生说,每天从官邸到使馆的半小时车程,就是他的读书时间,“每一分钟都不会浪费”。对中国了解越多,俞博生就越感慨中国发展了不起。“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7亿农村人口摆脱贫困。”俞博生说,“这是一项巨大成就,没有其他国家办得到。”
谈起脱贫攻坚战,俞博生提起两国民间交往的一段佳话。年起,一位名叫尼科·汉森的卢森堡退休警察扎根广西河池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村,自愿给当地第一书记当起“助理”,和村民一起种百香果、种牧草、修路。3年多来,乍洞村的惊人变化让汉森认识到中国减贫的独到之处:中国*府关心贫困人口,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给他们未来的希望。从汉森的故事里,俞博生看到两国减贫合作的广阔空间。俞博生介绍,卢森堡将国民生产总值的1%用于发展援助,“希望在对外援助过程中向中国学习减贫经验,这可以成为卢中合作的增长点。”
“卢森堡葡萄酒和中国美食是绝配”
俞博生认为,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还有更深远的世界意义。“随着中国告别绝对贫困、中国国内购买力提升,中国将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这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好事。”俞博生说。
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对中国和欧洲都是好消息。中国和欧洲的消费者可放心购买更多来自对方的优质产品,吃上更多来自对方的特色美食。卢森堡摩泽尔葡萄酒名列其中,卢森堡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子更宽广更顺畅。“卢森堡葡萄酒和中国美食是绝配。”俞博生说,每次使馆举办宴会,他都会根据中餐菜谱精心挑选卢森堡葡萄酒,让来宾享受中国味道和卢森堡佳酿的融合之妙,他希望“更多中国朋友能喜欢上卢森堡葡萄酒”。
俞博生对两国经贸合作前景的信心,来自两国源远流长的经贸往来。在钢铁领域,两国合作已有多年历史。俞博生日前到访湖北,专程到博物馆重温了两国钢铁合作的一段友好历史——年,中国第一座钢铁厂汉阳铁厂在卢森堡专家欧仁·吕贝尔主持下建成投产。吕贝尔曾担任汉阳铁厂总工程师,在武汉工作长达20年。一张张历史老照片、吕贝尔的游华日记,让俞博生感慨万千,他在留言簿上写道:“非常感谢能回到这个见证了卢中友谊之根的地方。”
“空中丝绸之路”雪中送炭
展望未来,俞博生希望在中国的广阔天地找到更多深化两国关系的契机,河南是他多次提到的省份。“从河南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悠久灿烂,也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的勃勃生机。我每次去河南,都会发现新变化。”俞博生说,“我喜欢河南和河南人民。”
俞博生这份特殊的河南情缘背后,是一条联通郑州和卢森堡的“空中丝绸之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起源于年河南一家企业收购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35%股权。卢货航虽然是欧洲最大全货运航空公司,但市场增长乏力,需要中国的广阔市场;郑州致力于建设综合物流枢纽城市,需要国际网络和先进经验。双方在合适的时间走到了一起,找到了有效的合作方式,“空中丝绸之路”从此牵起了欧洲交通枢纽和中国内陆大省的“友谊之桥”。
让俞博生感触最深的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这条国际大通道架起雪中送炭的“空中桥梁”,将抗疫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急需之地。在河南抗疫时,卢森堡及时送来了口罩和其他医疗用品。3月,河南第一时间筹措的抗疫物资沿着“空中丝绸之路”飞抵卢森堡。“看到抗疫物资上‘友谊无国界’的寄语,我很感动。”俞博生说,“我知道抗疫不是一个国家的战斗,中国等朋友愿意帮助我们,这很难忘。”
俞博生认为,在全球疫苗接种的关键时期,卢中携手能为全球抗疫继续作出更多贡献。“中国有强大的疫苗产能,卢森堡有专业的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可以帮助中国把疫苗运输到全世界各地。”俞博生说。(海外网毛莉吴正丹)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06月04日第08版)
责编:庄鹏泽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